海门张謇研究会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浅谈如何“以张謇精神推进张謇研究”/吴昊翔

119
作者:吴昊翔来源:海门市张謇研究会网址:http://zhangjianyanjiu.com

浅谈如何

“以张謇精神推进张謇研究”

□ 吴昊翔


4月27日,《南通日报》A3版登了一则题为《以张謇精神推进张謇研究》的报道,该报道介绍了24日张謇研究中心第三届会员代表大会的一些盛况。我有幸参加了这次会议,了解了近年来南通本土张謇研究的主要成就,深感地方学者矢志不渝推进张謇研究的定力与耐力。前些年连续六届的张謇国际学术研讨会,到近两年中央社会主义学院主办的张謇时代精神年会,一系列张謇研究的文献资料、学术论著及文章不断涌现,张謇研究的文化产品更是层出不穷,内容涉及张謇的实业、教育、慈善、治学、人文等方方面面,不仅有名人大咖宏观上的综览,也有专业学者细致入微的研究与考察。这些都为今后的张謇研究奠定了基础。

2009年,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张謇研究的开拓者章开沅先生曾提出“以张謇精神推进张謇研究”。十余年后,新一届干事会主席张小平同志再次提出这一命题,旨在进一步坚定张謇研究的前进方向,传承好张謇研究的接力棒,为今后一段时间内的张謇研究指明方向,有“温故而知新”之义。

提及某个名人的精神,不仅是对这个人一生活动的高度总结,是其性格特征的提炼概括,也是其符合社会价值的意识引领。形灭而神不衰,这是精神的力量。“以张謇精神推进张謇研究”,我认为,首先要搞清楚什么是“张謇精神”?查阅相关数据库论文,学术界关于张謇精神的研究已经比较深入、具体,概括起来主要有爱国精神、实干精神、开拓精神等,也有文章专门论述张謇的企业家精神、人文精神等。从张謇的一生看张謇精神,我粗略概括出以下三点:

一是勤奋刻苦的专注精神。张謇认为,“勤勉节俭、任劳耐苦诸美德,为成功之不二法门。”无论是科考还是实业,张謇都一直恪守着这“不二法门”。26年的科考之路,坎坷曲折,塑造了张謇耐得住寂寞、守得住清贫的性格特征。“板凳要坐十年冷”,传统社会中走科举仕途的每一个读书人,都明白这个道理,张謇也不例外,他勤学苦读,年少时便攻读了诸多儒家经典书籍,为日后的事业打下了基础。

二是经世致用的务实精神。晚明以来,主张“天理”与“心性”的宋代理学逐渐衰颓,顾炎武提出“经世致用”,开一代朴学之先河。这种新的治学方法影响了后来清朝几代人的思想,张謇也同样受到影响。“大人不华,君子务实”。从小就受过儒学思想熏陶的张謇,在考中状元之后,并没有走“学而优则仕”之路,而是在风云诡谲的甲午硝烟中回到了自己的家乡,以“实业救国”为口号,践行着一个谦谦君子的人生信条。在南通,张謇对办厂、垦牧、教育、慈善、城市建设等事业总是亲力亲为,务求实效。张謇曾经说过,“做一分便是一分,做一寸便是一寸,鄙人办事,亦本此意。”足见其克尽厥职、殚精笃行。

三是敢于创新的开拓精神。“一个人办一县的事,要有一省的眼光;办一省的事,要有一国的眼光;而办一国的事,就要有世界的眼光。”这种思想自始至终地贯穿于张謇的各项事业中。正是张謇这样的“世界眼光”,南通产生了近代诸多第一,成为名噪一时的“模范县”。这种敢为人先的开拓者精神,与张謇的伟大见识是分不开的。创新是发展的灵魂。近代南通各项事业的发展,乃至南通在近代化进程中走在全国前列,皆归功于以张謇为中心的地方精英的创新精神。

张謇刻苦、务实、创新的精神,已经成为一种价值符号和城市精神,在南通代代相承。如今,我们如何用张謇精神推进张謇研究,我以不才之识,谈三点肤浅的见解:

一是要练好基本功。张謇是个百科全书式的人物,文化素养极高,诗词曲赋、经史子集,可谓信手拈来,古文功底尤其扎实。因此,读懂张謇,需要具备古文字学、古文献学等方面的功底。市张謇研究中心赵鹏老师一直注重对张謇第一手资料的发掘与考证,撰写了很多微文,这种考证过程是以一定的专业基础为支撑的。离开了这个基本功,就会在资料运用时出现专业性错误,有时甚至会闹笑话。作为张謇研究的青年一代,尤其要注重这方面的训练,把张謇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运用到张謇研究中去,用好张謇研究的第一手资料。

二是要切忌花架子。前文所述,务实是张謇精神的重要体现,张謇在南通的各项事业,有着严谨缜密的设想和规划,是着眼于“一盘棋”的全局考虑,同样的道理,张謇研究切忌断章取义。当前社会中一些功利意识对学术研究产生了一定负面影响,搞学术研究有的喜欢走捷径,“吃快餐”;有的喜欢商业化炒作,摆花架子,哗众取宠。因此,我们更要继承张謇的务实精神,以务实的态度推进张謇研究,让浮躁的心安静下来,让功利意识消退下去,提高学术研究的科学性、严肃性、准确性。

三是要构建新框架。随着张謇研究领域的不断拓展,研究内容的不断深入,张謇研究的多元化趋势也日益明显。此时,我们更应该继承张謇敢为人先、开拓创新的精神,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综合运用历史学、社会学、文化学、人类学等人文学科的新理论、新视角、新方法,运用史学研究的前沿成果,多学科交叉并进,突破原有研究视域的界限,立意高远,构建张謇研究的新框架。如张謇已经成为南通这座城市的文化符号,当代南通人对这一文化符号是怎样认同的,与民国时期人们对张謇的认同有什么异同,等等。

“天之生人也,与草木无异。若遗留一二有用事业,与草木同生,即不与草木同腐……”张謇的很多名言中,我最喜欢这句话。从事张謇研究的过程中,当优秀的研究成果能够藏之名山、传于后世时,本身就是一项“不与草木同腐”的事业。新时代在坚定“文化自信”的道路上,“以张謇精神推进张謇研究”,需要“静定专精”,这是张謇研究本身应该始终遵循的一个准则。

(作者单位:南通市通州区历史文化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