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门张謇研究会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运用网络“搜索引擎”进行张謇研究/徐俊杰

135
作者:徐俊杰来源:海门市张謇研究会网址:http://zhangjianyanjiu.com

运用网络“搜索引擎”进行张謇研究

——对一通张謇书札进行研究的全程实录

□ 徐俊杰

为了让初涉张謇研究的同好对张謇研究有一个比较直观的认识,特就自己的研究实践为大家做一个示范:把我借助网络资源进行研究的整个过程,以实录的形式进行叙述。虽然不专业,但很实用,尤其是对没有基础的年轻人而言,应该会有所帮助。本实录只涉及相关材料的搜寻与考证,未涉及之后研究文章的撰写。当然,有了材料,文章就不在话下了。

一、材料的获取

随手在百度输入“张謇”+“手札”,发现了《近代名人手札真迹——盛宣怀珍藏书牍初编》一书。因盛宣怀与张謇多有交集,知其所藏必有张謇书札。继续搜索本书目录,发现其中果然收有多件张謇书札,从第7页开始,共占有22个页面。但这么大的一部书,如今市场价在六千元左右,买是不大可能,那么在网上能否有运气找到此书中张謇手迹图片之一、二?继续搜索后发现,只要努力,果然不会空手。在布衣书局网页下,赫然可见其中张謇的一通半手迹图。舍其半,取其全。图片虽不是十分清晰,认读已属无碍(如图所示)。至此可供研究的材料获取成功。

二、材料的识读

当张謇手迹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第一大难题就是认字。准确认读其中文字绝非易事。遇此问题,请教内行尤所必须。以我多年的认字功夫,问题还算不大:

杏荪宫保大鉴清江测量局长沙编修讯适来所谓淮北惠在沂泗者是也(自昔已然昔尚并于河有去路故不大著)各班员(到京后曾任令每日加二小时)进行甚速此殊可慰大约明年半年必可蕆事伴送美人之凌刘二生尚未到已促之沙函请仍见还敬请台安张謇顿首六月廿九日

旧日书札皆无标点,接下去要做的是句读,也就是加上合适的标点。这个语文教师比历史教师有优势。句读完成,文字也就读通了。台头没有问题。“是也”后有双行小字加注,句住也不难。“各班员”起另言一事,至“蕆事(即完事——笔者注)”止句住。更言一事,“到”后句住。“已促之”省主语“我”,故三字成一句。末一句更与信首“讯”相照应,言“沙”函随本函一起寄给你看,你读后须将此函仍寄还我张謇。就此标点如下:

杏荪宫保大鉴:

清江测量局长沙编修讯适来,所谓“淮北惠在沂、泗”者是也(自昔已然,昔尚并于河,有去路,故不大著)。各班员(到京后,曾任令每日加二小时)进行甚速,此殊可慰,大约明年半年必可蕆事。伴送美人之凌、刘二生尚未到。已促之。沙函请仍见还。敬请

  台安        

张謇顿首   六月廿九日

三、材料的研究

①杏荪

盛宣怀字杏荪,百度“盛宣怀”即可。其所有字号都不可忽视,因为回头到《张謇日记》中就会发现,在日记中并不见“杏荪”字样,而只有“杏生”。

盛宣怀(1844114日—1916427日),字杏荪,又字幼勖、荇生、杏生、号次沂、又号补楼、别署愚斋、晚年自号止叟。汉族,祖籍江阴,出生于中国常州,死后归葬江阴。清末官员,秀才出身,官办商人、买办,洋务派代表人物,著名的政治家、企业家和慈善家,被誉为“中国实业之父”和“中国商父”。

②清江测量局

这个机构在百度中是找不到结果的。须要找《张謇全集》,而张謇全集600万字,浩如烟海,如何才能迅速定位?这就要靠“读秀http://www.duxiu.com/”。读秀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学术搜索引擎及文献资料服务平台,是由海量全文数据及资料基本信息组成的超大型数据库。其中就包括《张謇全集》新旧版文字的检索。在“知识”栏下搜索“清江测量局”五字,可得相关材料:

张謇民国三年(1914.5.1)《致韩国钧函》:“前清江测量局谈觉农先后所测估者,计有二说,曾将勘估图说寄核,兹更抄说奉览。”

张謇民国五年(1916.8)《致段祺瑞函》“先是前清宣统三年夏,美政府以筹画助振淮灾,派工程师詹美生来华,代为测量,规度永泯淮灾之计。适宣统二年冬,苏皖咨议局合议,已设江淮水利公司测量局于清江,三年春开测。至是,下走受清政府之托,遂派清江测量局员与詹美生同勘淮水。乃测事未半,武昌事起而止”

交通铁道部交通史编纂委员会1931.07版《交通史航政编》p.1782有一段及此:

宣统元年,张謇设立江淮水利公司,就清江浦设局测量。一面就南通师范学校附设测绘班,以毕业生分任测务。

因其中涉及“江淮水利公司”,试以“江淮”+“测量局”为主题词再搜则豁然开朗,大量资料显现。并可知“清江测量局”又名“江淮水利测量局”。如张謇民国四年(1915.5)《呈请特拨淮北一区域测费》公文:“经謇局转饬江淮水利测量局绘具应测略图,切实预算,计需经费八万七千五百三十六元,呈奉大总统批交财政部核拨在案。”

③沙编修

以“沙编修”三字,搜之“读秀”,可知沙编修即沙元炳。

张謇1901年《为开办榨油厂咨呈南洋大臣》“除机价由华盛、大生两厂分认一万两外,其余四万两由通厂认集,并请如皋县在籍翰林院编修沙元炳帮同招集料理。”

更搜“沙元炳”+“测量局”可得《宣统二年八月分奏设政治官报》,其“八月十二日第一千三十五号”中有一句“臣宝棻电请度支部核覆,准予拨银三万五千两,饬行宁苏司道局库凑解,以为测量之用。嗣经谘议局公推,在籍翰林院编修沙元炳为测量局长。拟俟秋高水涸即行开办。亦已知会沙元炳到局任事在案。”至此可知,沙元炳为江淮水利测量局首任局长。

④美人

美国人。此美国人是谁?

观前所及民国五年(19168)《致段祺瑞函》可知,名叫詹美生:“先是前清宣统三年夏,美政府以筹画助振淮灾,派工程师詹美生来华,代为测量,规度永泯淮灾之计。适宣统二年冬,苏皖咨议局合议,已设江淮水利公司测量局于清江,三年春开测。至是,下走受清政府之托,遂派清江测量局员与詹美生同勘淮水。”

搜“詹美生”,可得张謇民国三年(1914)《致陈兰生函》中对他的详尽介绍:

美国红十字会前以淮灾曾委派美人詹美生来淮考察,并加测勘。其人沾染我国旧习甚深,且察其性情,颇为狡黠,其学术技术,亦非上选,在工程上本不合用。美使近复为之揄扬,现已函复,允俟开工时聘为顾问工程师。……但工程事业所关甚巨,如订正式合同时,詹美生或要求运动为总工程师,则碍难照准,即总工程师以上之顾问,亦难允许,最好则普通咨询工程师,或分段监督工程师也。草议第五条所云:“愿托美国红十字会延聘在美国著名重要河工有五年以上之经验,于职业上负有最高尚名誉之工程师为导淮总工程师。”此数语即为抵制詹美生订入,因詹美生在美国河工实无五年以上之经验也。

⑤凌刘二生:

此二人在此只有姓,如何考之名?我用的是自己所做的《柳西草堂日记》word版搜索。分搜“凌”、“刘”二字,可得多人。不能确定究竟是哪一个?至此需要对本信函写作时间进行大致确定。就前可知所“伴送”之“美人”詹美生“宣统三年夏”来华,宣统三年是1911年。此信必作于1911年后、1916年前(因盛宣怀没于此年)。

从《日记》之1911年搜起,可得民国二年十月二十九日(查万年历可知是公元19131126日):“以淮、沂、泗图属刘竹君送美使。”这里“美使”不是詹美生,而是“嘉乐衡(一作“嘉尔恒”,美国驻华公使),日记民国二年九月二十九日有记录“与竹君诣美使嘉乐衡。”而“以淮、沂、泗图属刘竹君”,则与测量直接相关。于是,定“刘”为刘竹君当属不谬。再查“凌”,民国元年五月五日“饮凌植支、莫楚生于六合春,为调查奉、直、东、晋、秦、蒙及蜀之盐务也。凌任六路,莫任蜀一路。”又“《啬翁自订年谱》“泰县凌生植支云:河与运河平行,可名新运河。”合而观之,即可定“凌”为凌植支。

凌植之生平如何?百度“凌植支”即可。

凌庠(18761944),字文渊,号植支、直支,又署植之、直之,晚号隐峰居士、犹未树斋主人。江苏泰县(今姜堰)人。清季两江优级师范学堂出身,清宣统元年(1909)为江苏省谘议院议员。民国成立后,历任南京临时政府临时参议院议员、财政部参事、代理财政部次长、代理财政部总长等。

刘竹君生平如何?百度“刘竹君”一下子找不到,可再加关键词“民国”。可得“刘景逸”,似不确。因以读秀搜“张謇”+“刘竹君”可知:张謇《改革全国盐政计画书》是由刘竹君译为英文,知其必有留学经历。更以“刘竹君”+“郑孝胥”(有时搜索需要有创造性,因近代名人多有联系)入读秀搜索碰碰运气。得一句“北洋政府交通次长刘竹君”,以此句入360搜索引擎,便知其名“景山”,再以“刘景山”+“竹君”搜索得多条信息,进行整合完善:

刘景山(18851976),字竹君,河北沧县人,回族。1903年入北洋大学习矿冶,次年留学美国宾州大学习交通,获经济硕士。返国后执教于天津工业专门学校。1913年,任交通部统一铁路会计委员会委员。1921年赴哈尔滨任中东路会办。

⑥六月廿九日

本函落款之六月二十九日究属哪一年?

从“美人”入手,有两个选项:19111914。这都在张謇《致段祺瑞函》中有明确记录,“前清宣统三年夏”也就是1911年詹美生来华;又“三年一月,议借美款成定约。夏,美政府续派其治闸、治河、治农田水利之专门工程师著名者三人,随带多员,莅淮视察清局测量成绩”,此“三年”也就是1914年,也有美国工程师一行来华,而且也是夏天。

接下来我从“局长沙编修”入手。因沙元炳之局长由谘议局公推,尝试以“沙元炳”+“谘议局”进行百度,获《江苏省志·测绘志》之一段:

清宣统元年(1909),江苏谘议局在议长张謇主持下,议决设立江淮水利公司,筹办测量。宣统三年一月,在清江浦(今淮阴市)成立江淮水利公司测量局。局长沙元炳。……进人民国后,于民国3(1914)改名为江淮水利测量局,隶属全国水利局,主任沈秉璜。

从这段材料可以看出,沙元炳之局长任职在1914年结束,继任者沈秉璜。

然后问题就只剩下1914年夏,沙元炳有没有卸“局长”任?沈秉璜有没有就“主任”职?

以“沈秉璜”+“测量局”搜之读秀,得张謇1914715日《致韩国钧函民国三年》,其第一句信息就很明确:“顷据江淮水利测量局沈主任函陈……”。查万年历得此公元“715日”为农历之闰五月廿三。显然,沙已不在局长任。而书札落款之时“六月廿九日”如果定在1914年则更在此后一月,再称“局长沙编修”已不相符。再者1914年美人是“莅淮视察清局测量成绩”的,而书札中的“测量”显然刚刚起步,预计“大约明年半年必可蕆事”。至此约可确定,此信作于宣统三年六月二十九日,也就是公元1911724日。查《张謇日记》,其时张謇居京(与函中“到京后”三字正相合),任中央教育会会长。

至此,笔者只通过网络搜索引擎,未借助任何工具书,就完成了一件张謇史料的搜集、阅读和研究的全过程。虽然未涉及研究文章的写作,但对整个材料的获取和考证提供了一种渠道和方法,希望对初涉研究领域的同好有所启示。

(作者系海门市张謇研究会会员、海门市历史学会会员)


文章分类: 方法研究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