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近代文化进步“开路”/黄正平108
来源:《张謇研究》2020年第3期(总第62期)网址:http://zhangjianyanjiu.com 为近代文化进步“开路” □ 黄正平 习近平同志在2020年7月21日企业家座谈会上说:“爱国是近代以来我国优秀企业家的光荣传统。从清末民初的张謇,到抗战时期的卢作孚、陈嘉庚,再到新中国成立后的荣毅仁、王光英,等等,都是爱国企业家的典范。”爱国企业家典范就是我们国家、民族和历史上的精神标杆、文化符号、道德楷模,他们的精神值得进一步光大和发扬。张謇作为近代著名历史人物,留下的文化遗产之一就是历经百年的企业家精神,这对于当代人来说,就是宝贵的历史遗存、精神财富。 很多人对张謇由官场进入商场不甚理解,又很想了解。张謇去世后,张孝若写了《南通张季直先生传记》,被称为最早系统研究张謇的人。他在书中说道,大凡状元以后多当官、最好能官至宰相,曰“状元宰相”,而其父弃官离京直接从事实业,有这样四个动机:一是祖父去世,父亲名场欲望低落;二是国势危迫,要使中国不贫不弱,唯有振兴工商业;三是做自立、做事的读书人,为“书呆子”、“书蠧头”出气、争面子;四是大暴雨中文武百官侍奉、接驾太后慈禧,深感这种官“没志气”。从以上可以看出,每一条动机都是弃旧图新、避弱趋强,其勇气和胆略可见一斑。 张謇回到家乡,对南通的贡献是广领域、全覆盖、深层次的,其中深入到城市肌肤里的是文化更新、文化创新。那个年代的救亡图存,首先是要开启民智、导引方向,他以更新的勇气、创新的胆略、创造的精神,去实现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梦想,推动了南通城乡民众思想变革、经济变革和社会变革,并朝着近代化和早期现代化方向迈进。 一、开路先锋,敢于当先 “开路先锋”,是胡适对张謇的总评价。胡适有个结语:“他独力开辟了无数新路,做了三十年开路先锋,养活了几百万人,造福于一方,而影响及于全国”。实业救国、教育救国,张謇在南通率先躬身实践,用一步步可见的社会进步事实改变着人们的观念。棉铁主义、村落主义,是引领潮流的思想观点,张謇在家乡把“主义”变成了活生生的现实,造福乡里乡亲,终于改变了一个地域的面貌,从而使南通感动了中国,成为“新新世界之雏形”“模范县”。张謇创造了诸多第一,更多的并没有人去确认,然而,即使不是“第一”,也是“一流”和“之一”。人们在他一系列从未有过的创造性实践中看到了希望的曙光。张謇创办博物苑,比西方人在上海办的迟,但比故宫博物院早20年。他亲力亲为,历经三十年建成近代史上中国人最早自主建设和全面经营的城市典范,其起始之早、功能之全、理念之新、实践意义之强,示范全国,在“两院”院士吴良镛教授学术视野里堪称“中国近代第一城”。吴良镛指出:“他能在那时新与旧、中与西、保守与前进的撞击中摆脱出来,创造性地走自己的路。”而文化学者余秋雨则一直把南通作为“城市美学的范本”来研究。那个年代,人家把玩私家文物,他办博物馆让人参观;人家增加私人藏书,他办图书馆让人阅读;人家拥有私家后花园,他办公园让人闲逛,其时的南通人有了公共空间和公共意识。就这一点而言,余秋雨断语“南通示范全国”,是当之无愧的。 现代化通常讲有两种路径,一是工业化,二是城镇化。张謇革新社会改造了人,推动农业向工业化发展,推动乡村中国走向城镇中国,为中国现代转型提供了城市更新的样本,除了南通城市实现近代嬗变外,还培育了唐闸、天生港、海复、久隆、三厂、常乐、三余、大丰等一大批业兴人旺的集镇。 二、学校以教,以文化人 “学校以教”,是张謇给南通博物苑的定位。他为苑内最早兴建的南馆书写了对联,表明其兴办文化的育人理念:“设为庠序学校以教;多识鸟兽草木之名”。张謇认为“文化必先教育”,于是创办了一系列教育事业,践行现代教育理念,引进科学技术教育。先办师范,培养学生之师;继而办一大批中小学,开民众心智,还办起职业学校,培养专门人才;组建、创办南通大学,造就高层次人才,也举办特殊学校。除“武备教育”外,整个教育体系格外完整,非常现代。他还邀请美国哲学家杜威来通考察指导。杜威寄语南通:“吾尤望其成为世界教育之中心也”。张謇兴办文化,创建了更俗剧场,用张謇的话说:“教育以通俗为最普及,通俗教育以戏剧为易观感。”还仿上海办小报代替戏单创办了《公园日报》。为培养本土文艺人才,张謇邀请欧阳予倩来通主持伶工学社。欧阳予倩、梅兰芳在南通会演,传为一时佳话。这在当时可谓变不可能为可能,张謇为此还于剧场专门设立了“梅欧阁”。打开厚厚的中国京剧史,1919年这个年份,就有三件大事发生在南通,分别是更俗剧场、伶工学社、梅欧同台。所以,南通吸引了鲁迅的朋友、日本友人内山完造的目光,实地考察后,他说南通是“理想的文化城市”。用今天的眼光来看张謇,其实就是大文化观,以文化天下。 三、祈通中西,贵在交流 “祈通中西”,是张謇给私立南通医学专门学校题的训词。他指出,“祈通中西,以宏慈善”。“祈通中西,力求精进”现在已成为南通大学的校训。张謇格局宏伟宽大,拥有对内交流、对外开放的大情怀、大视野。对内交流,当时,南通就筹备成立中国影片制造股份有限公司,搭建摄影棚,拍摄《张謇游南通新市场》等默片,还在中国科学社于通召开第七届年会时播放。张謇认为,“沪地为万国立争之场、商战之冲”,所以,他实施沪通战略,去往远东第一城市做“弄潮儿”,在沪建起一批企事业,成为南通的“前方”。张謇更致力于对外开放,延聘一大批来自日本、德国、荷兰等国的科技专家和优秀人才,还让流亡的韩国诗人金沧江在南通寓居。蔡元培在《北京大学日刊》上刊登《为南通商校聘请教员启事》,广招优秀英语老师。美国基督会传教士还评述道:“南通是独一无二的,在于它是全国中唯一在英文报纸上给自己做广告的城市”,发了先声。他创办的五座公园,“常以为新式结婚之所,真不啻欧美各国公共结婚之场地”。可见,张謇引领时尚和风气于家乡的良苦用心。也许,他兴建西式建筑钟楼并置于传统建筑谯楼前,就是中西合璧的空间思想和外在标识,公开表达,意味深长。 在源于拉丁语“创新”一词的英文innovation表述中,是指更新、改变,创造新的东西。由于“开路先锋”张謇满腔热情的文化革新和文化再造,在其动议和力推下,上世纪20年代的南通已然成为早期现代化的先发地、标识地,争先领先的创新精神,创业兴业的实业意识,开明开放的包容理念,学校以教、祈通中西,成为城市的思想文化潮流,终于铸就南通的近代辉煌,由一个封建县邑迅速跃升为近代中国名城而典范于全国。 近代史上的张謇以领先的世界文化变革旧有的封建文化,是其文化开路的内涵和实质所在。具体说来,就是重视了科学技术和教育文化,改变了旧文化中重人文、轻科学的倾向。近代先进文化在南通的传播和发扬,包括新的文化理念、新的文化内容、新的文化业态等,而理念的革新和思想的更新是最重要和最关键的。所以说,他是开了南通近代文化的先河,也是为中华文化转型提供了地方范式,留下百年梦痕。“张季直先生在近代中国史上是一个很伟大的失败的英雄,这是谁都不能否认的。”胡适对张謇这样辩证地评价。 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主席与黄炎培餐叙时说,讲到民族工业不能忘记四个人,其中有纺织业张謇;改革开放新时期的2003年,中央军委主席江泽民同志为张謇纪念馆题词:“发扬爱国主义精神,建设社会主义祖国。”2008年,到南通考察时盛赞张謇的卓越才智和当年的社会贡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称赞张謇为“爱国企业家的典范”,并且列在第一位。其当代性意义就是历史标杆、文化宝藏和学习楷模。为什么党的第一代领导核心毛泽东、第三代领导核心江泽民和新时代党中央核心、全党核心习近平总书记都高度称赞张謇,就是因为爱国主义和民族复兴一直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时代主题。 (作者单位:中共南通市委宣传部) 《张謇研究》2020年第3期(总第62期)
文章分类:
当代启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