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以置信的事实 /徐新华181
来源:海门市张謇研究会网址:http://zhangjianyanjiu.com 难以置信的事实 □徐新华 九月二曰上午,我打开手机,在朋友圈里看到这样一条信息,“我是高广丰的女儿,我爸爸已于今曰上午10点09分逝世…。”虽然我对此早有思想准备(因为在他住院期间,我曾多次去医院探望)但一旦看到这一讯息,依然感到难以置信,或者说是难以接受这一残酷的事实。 高广丰与我同龄,是我在天补彦英大队插队时的插友,由于他被分配到四连,而我则分在二连,彼此住得比较远,因此一开始我俩联系並不多,直到由于一个莫名其妙的原因,我被强行独自居住之后,他是经常到我居住的地方,陪我说说话,帮我做做事的插友之一。我俩的关系从此上了一个台阶。 劳动锻练结朿之后,我被分配到素有穷通东,苦正余之称的正余,当上了一名中学教师,他则也被分配到同属通东地区的王浩中学。从此,我俩几乎每个星期天都要见面,不是我去王浩,就是他来正余。频繁的接触使我加深了对他的了解,他不苟言笑,但心热如火,他对别人考虑得很多,但从不顾及自己,当他看到农村缺医少药的现状后,就自学医学知识,他学会了针灸和推拿,並免费为社员服务,社员们都说,小毛小病去寻高老师,保证针到病除。他工作认真负责,平心而论,对于我们这批人,不论在大学里学什么专业,就凭文革前毕业的老高中生,在中学里无论任哪一门课程,均是小菜一碟(对于我而言,音、体、美除外)。广丰是德语专业毕业的,可他的汉语言文学,尤其是古汉语、古诗词功底颇深,但他从未因此而马虎和懈怠,总是认真备课丶上课,还利用业余时间阅读了不少专业书籍,因此他上的语文课很受学生们的欢迎。共同的遭遇和相似的性格使我俩的感情进一步升华,我俩已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兄弟。不记得是七三年的秋季还是七四年的春季,有一天下午我带学生去附近生产队学农,他突然找到我们劳动的田头,他说他已结婚,请我去王浩喝喜酒。于是我连衣服都没换,就跟他走了。他告诉我,其爱人与我是本家,他还说等有了孩子,不论男女,均取名为高悦,寓意高兴、喻悦。 我俩先后调回海门镇之后,隔三差五都要见次面,他女儿高考填报志愿,来征求我意见,我女儿结婚,请他来喝一杯喜酒。 临近退休前,他问我,退休后准备干什么,我回答,什么都不想干了,呆在家里看看书。他回答,一个人活着,若不想干一点自己喜欢的亊情,那还有什么意思。在他的鼓动下,我俩都参加了市关工委组织的讲师团,不定期地去各学校作讲座,后来我转入社区,担任了关工委常务副主任,直至七十岁第二次退休,而他则参与创建了市张謇研究会,历任秘书长、副会长、会长、名誉会长,直至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兼任《张謇研究》主编,几乎每篇稿件都要亲审核,力求做到园滿。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海门张謇研究会之所以能取得如此辉煌的成就,高广丰功不可没。 广丰,我坚信,张謇研究会的全体同仁一定会秉承你的遗志,把研究会办得越来越好。你就安心地休息吧。 谨以此文寄托我对广丰的哀思。 2019.9.10
文章分类:
缅怀先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