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门张謇研究会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张謇视察沉排照片的时间/赵 鹏

17
作者:赵 鹏来源:《张謇研究》2023年第4期(总第75期)网址:http://zhangjianyanjiu.com

张謇视察沉排照片的时间

图片 1.png


2000年8月,第三届张謇国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召开,荷兰水利工程师特来克的侄女玛利亚(Maria G. de Graaf - de Rijke)等也应邀来华参加,并且还带来一大批与特来克相关的照片。这些照片大致可分两类,一是特来克当年收集或拍摄的照片,另一则是其身后家属所得者,后者包括一组特来克出殡及墓地照片,以及张孝若考察各国时特地赠送给特来克母亲的南通风光相册。

在特来克原存照片里,有一组南通江边沉排保坍的照片颇让我们注意,这组照片共四张,分别为:一些官员士绅等在岸边凉棚观看沉棑工程、民工在扎制木排、张謇等人在木排上视察以及汽艇及所札木排在江中作业。就照片的大小形制看,这四张完全相同,应是同时所摄的。后来编印出版的《张謇》大型画册,所用沉排照片,就是根据这组原件翻拍来的。


光影魔术手拼图.jpg

这组沉排的照片中,最为感动人的,要数张謇视察民工扎排那张。虽然画面中人物很小,但仍能辨明张謇穿长袍马褂、双手拄杖的形象,而张謇身旁那位穿西服的青年,应该就是负责这次工程的特来克。

因为这组照片没有任何标注,所以照片所摄时间不得明确。有人根据张謇去世前一个月的日记有视察十七、十八楗的记载,认为照片就摄于彼时,这是不可信服的。因为筑楗在那时已成常态,张謇虽有视察之事,却已没有必要邀集多人前往观看,何况摄影在那时还不如现在这样普及,没有特别必要的事,不会专门留影。所以我认为照片所摄者,应是南通的第一次沉排作业,而时间可定为1916年6月14日的午后。

要说清这个判断,不妨先将南通的江岸保坍工程作一回顾。清代末年,由于长江深泓北移,造成通州江岸大面积坍塌,到民国之初,江岸距南通城最近者仅5里,形势极为严峻。为此,张謇曾多方吁请政府筹款保坍,眼见无动于衷,他只得以私资先后聘请多名外国水利专家来通州勘察江岸,制定保坍方案。只是受制于经费的拮据,有些方案纵好,却难以实施。1915夏,曾采用全国水利局工程师方维因提出的方法,在芦泾港砌石筑岸墙,可是刚建成十馀丈,就被大潮一下子冲毁。就这样,特来克于1916年3月被邀请来通,再寻求其他方法。特来克来后,通过对上下游的实地勘察,综合前几位的方案,决定在父亲奈格原提沉排筑楗法上做精简,提出了一个具体的《南通保坍计划报告书》。这方案很快被南通的保坍会接受,他也因此被聘为驻会工程师,全面负责建筑楗岸工程。

所谓沉排筑楗,是指先用塘柴、木棍等扎成大排,上堆石块,沉入江中,然后再抛石其上,每排依次向江中延伸,最终筑成丁字形楗,以此来减缓水流的冲击。照特来克的计划,每排宽四十米,长二十米,每楗共用八排。而看当时报道,实际每排长五十米,宽三十米,想是制作时根据实际情况作了调整。

扎排的工作于5月18日开始,扎成则陆续沉之于江。到下沉第六排时,可能觉得胜利在望,南通保坍会决定邀请各届人士前来观看,而时间则定在6月14日下午江潮下落之际。前此两天,保坍会就在《通海新报》上登出启事,通知各市乡董事届时前来参观,启事说:“本会特聘荷兰河海工程专家德兰克(按即特来克,下同)君为驻会工程师,以投石沉柴之法施筑楗工程,业于前月十八日开工。兹因本月十四日沉大排,务祈于是日下午一时半驾临芦泾港敝会参观,实为企幸。”事实上,受邀参观的远不止这些市乡董事,地方主要官员及士绅都到了场。6月16日《通海新报》有《保坍会沉排纪事》一文,详细地作了报道,其文如下:

保坍会于十四日下午二时沉大排一节,函请各法团监视一事,曾记前报。是日记者亦前往参观。官界如管镇使、张旅长、颜营长、李管带、卢县长诸君,绅界张啬公、梁缙卿、习位思等均莅止。到会者约计百馀人,在会午餐。工程师德兰克君因潮将退,即先上排,记者亦随往。见排长五十密达,宽三十密达,均系塘柴,用铅丝札成,厚约尺馀。四围插小木桩,如齿排列,中有梅花桩五。均预先在江干札就,用小轮拖出以待。江干搭布篷两座,一坐官绅,一坐法团。来宾均有入场券,不准闲人杂入。各就坐后,见小划船四五艘又将排移至规定地点,测准方向,约与江干距离百数十密达。由小划载铁锚,将四角系定,不使移动。排上有工人约八九十人。遥见工头在排用篙以测水深,约有二丈。又见有预装乱石篷船十四艘,先后驶至排旁(闻此石亦系预算,计用石约八十吨),以待工程师之命。一声命下,各工人均取石先向排心乱掷,未移时,排心因石压力即沉。各工人尚立于排之四围乱掷石块,随掷随沉。迨水面不见有排,各石船纷纷驶入排沉之地,将船上大石乱掷。一时水花四起,颇饶乐观。据闻此排价值约千馀金。事先已沉五排,惟须共沉八排,始能筑一楗云。是日天气燥热,各宾观毕,均轿马纷纷而退。

除了报道,《通海新报》的主编刘伟还撰写“时评”,对此举进行了评说,其文云:

南通保坍会,以张退老、啬老兄弟竭十数年之经营,与夫地方同志奔走号呼之苦,始有去夏开工筑岸之实行。以方工师所谋未尽善,又适丁极大风潮,施工未几,尽为波臣摧毁。复经一年之擘画,又有今日沉排之大观。我人不习河海工程,但就学理言之,则德兰克工师筑楗之主张与其办法,固较去年筑岸为可恃多矣,而工费之省犹馀事也。我因之有感焉:此等大工程,在他国应由国库任之,惟我国则一任地方人之自为谋,而政府不与焉。宁独不与,且又遏之。使无啬老以其资格力持于其间,则被推翻久矣。此所以沿江海坍削之县甚多,而南通独有保坍之施工欤?

这筑楗护岸的工程,在南通是破天荒之举,并且还与通城的命运息息相关,所以才会被社会如此特别关注。在这个时候摄影留念,也是顺理成章的事,判断这组照片的拍摄时间即基于此。何况报道中的场景与照片也能够对应,如江边所搭两座布篷,正与照片相合。也正因为沉排筑楗在南通是个创举,新鲜感强,所以张謇也才会亲自登上大排,作近距离观察。到了此后沉排筑楗已正常化,犹如本文前面所说,那就没必要再组织各界人士现场参观,张謇的视察也不必亲自登排,也不会再有人专为摄影了。根据以上分析,确定这组沉排照片的拍摄时为1916年6月14日午后,我觉得应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6月14日的视察沉排之事,张謇日记没有记录,这一天日记仅记“附大德赴沪”五字,这是指乘“大德”号轮船去上海。显然,他是在视察沉排的活动结束后,连夜乘船往沪的。应是行色匆匆,日记就给省略了。

(作者单位:张謇研究中心<南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