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忘初心勇担当 强毅力行得始终 / 刘飞虎178
来源:海门市张謇研究会网址:http://zhangjianyanjiu.com 不忘初心勇担当 强毅力行得始终 □ 刘飞虎
江海门户,物华天宝,人才辈出,张謇就是海门最杰出的代表人物。见贤思齐,每年来张謇纪念馆参观的各界人士络绎不绝。人们在纪念馆瞻仰时油然而生敬意,都会深深地思索,张謇先生何以在短短的30年里做出如此这般丰功伟绩?和伟人相比,自己又能做些什么呢? 当人们步出纪念馆,在大门口恋恋回眸时,阳光映照下的照壁上两行大字“天之生人也,与草木无异。若遗留一二有用事业,与草木同生,即不与草木同腐。”——张謇先生的话,一下子让许多人醍醐灌顶。 这段话出自张謇先生写的《第三养老院开幕演说》。在这篇演讲词里,张謇先生阐明了办第三养老院的初衷。他说“人恒以寿为重,其实人之寿不寿,不在年岁之多寡,而在事业之有无。若其人果有益于地方,虽早夭亦寿;无益于地方,即活至百岁,奚得为寿?”又说“夫养老,慈善事也。迷信者谓积阴功,沽名者谓博虚誉。鄙人却无此意。不过自己安乐,便想人家困苦,虽个人力量有限,不能普济,然救得一人,总觉心安一点。”他践行的是儒家倡导的“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思想。 每一个封建时代的儒家知识分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是一个人为之奋斗的目标,张謇参加科举,42岁才高中状元,可想而知为国家建功立业的思想一定更加迫切。可是,在这个风雨飘摇的年代,腐败无能的清政府不可能让他的理想抱负得以实现。那么他放弃了自己初心了吗?显然没有。扶大厦于将倾。“父教育,母实业”张謇用他的一己之力,在几乎不能实现的情况下,在他的家乡南通创立了“近代第一城”,实现了地方自治。 张謇用了20多年时间,先后创办了纺织、农垦、交通运输、金融外贸……20多家企业,370多所学校,涵盖师范教育、学前教育、初等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特殊教育等各个领域。在当时的中国绝对处于领先的地位。从1906年到1922年的16年里,他共创办了博物苑、五公园、体育场、更俗剧场、养老院、育婴堂等等16家慈善事业。张謇说:“国家之强,本于自治,自治之本在实业、教育,而弥缝其不及者,惟赖慈善。”为了教育、慈善事业,张謇拿出了自己在企业里全部工资和红利。作为一个饱受中国传统文化浸润的知识分子,成功转型成为一个实业家,张謇不忘初心,真正担当起了社会责任,为国分忧。 哪是什么力量支撑他几十年如一日,在万马齐喑的时代呐喊奋斗?在另一篇《北京商业学校演说》里,我找到了答案。在这篇演说词里,张謇希望北京商业学校的学生学成后不负所学,服务奉献社会。他以自己创办纺纱公司的切身经历,告诉学生,成功永远属于百折不挠、坚持不懈的人。请看他是如何创办纺织公司的:“……始云集股五十万,乃未至二十万,而缴股者已属寥寥。初集数万金,厂舍建筑甫成,而经费告匮。继集数万金,棉花收买未足,而经费又告匮。东拼西集,朝夕拮据。加以小人之阻难,局外之反对,困苦情形,不但他人未曾尝试,即鄙人回溯生平,亦有数之厄运也。”面对厄运,张謇又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惟鄙人此时,绝无烦恼。设当时烦恼心一生,将此事废弃于半途,不但纺纱厂无成,股东股本付之不可知之数,试思后尚有人肯信用否耶?故不顾牺牲目前之快乐,力与患难为敌,久且相安。视烈风雷雨与景星卿云等量齐观矣。吾言至此,有急欲诸君注意者,则此公司成立四十四阅月,而一切用费,不及万金,鄙人应得之公费,则丝毫未尝支取也。” 这是一种什么样的精神?张謇说“人患无志,患不能以强毅之力行其志耳!成就之大小,虽亦视乎才能境遇及其他种种关系。然果能以强毅之力行其志,无论成就大小,断不能毫无所成。夫立志之权,自我操之,虽天地不得而限也。”张謇告诉我们有志者,强毅力行,自强不息,没有不会成功的。张謇“强毅力行”的家国情怀,恰恰是每个时代弄潮儿必备的品质。 如今“强毅力行”已经作为精神食粮化身为海门精神,深深刻在了海门百万儿女的心里,落实在踏踏实实的行动之中。每一年的“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评比,海门均名列前茅,2015、2016名列第22名,2017年名列第21名,继续保持苏中苏北第1位。2017年全国综合竞争力海门位列百强县市第18名,全省第7名,南通县市中名列首位。如今海门人民的生活水平如“芝麻开花——节节高”,我想如果没有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没有全市百万人民强毅力行的奋斗拼搏,要实现这些目标,达到现代化小康水平,几乎是不可能的。 不忘初心勇担当,强毅力行得始终。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作为张謇故里的海门儿女,都要牢记各自的使命担当,不忘大写初心,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途上,强毅力行,勇往直前,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无往而不胜!也只有这样,才会无悔于我们的人生! (作者系海门市张謇研究会会员、海门市历史学会会员,工作单位:海门第一实验小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