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门张謇研究会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从《女师范校友会演说》看张謇的演说艺术/黄  波

64
作者:黄  波来源:海门市张謇研究会网址:http://zhangjianyanjiu.or

从《女师范校友会演说》

看张謇的演说艺术

黄  波

中国自古有“重文轻语”的传统,文章写得好,备受推崇,而说话演讲,却不值一提。荀子就把说话的学问称为“口耳之学”,认为不过是雕虫小技而已。主要原因是隋唐以来实行科举制度,“学而优则仕”的“学”,就是学文字、写文章。六朝骈文、明清八股,更是加重了“重文轻语”现象。然而,最近笔者在读新版《张謇全集4(论说 演说)》时,发现作为科举制度的“既得利益者”——张謇,却展现出精湛的演说造诣,那一篇篇演说词,真是字字珠玑,言不尽意。笔者大胆断言,张謇不仅是实业家、教育家,还是出色的演说家。现选取其中的一篇《女师范校友会演说》,管中窥豹,对张謇的演说艺术风格试加分析。

1905年,张謇开风气之先,创办国内第一所民立女子师范学校——通州女子师范学校。1924年4月11日的校友会上(也是建校19周年纪念日),张謇作了这篇《女师范校友会演说》。

一、开门见山,削尽冗繁。

《演说》对背景的交代非常简短:“今天是开第四次校友会,并且是本校十九周(年)纪念日。我趁这个机会,和你们讲讲。”寥寥两句,就直奔主题了。不说空话、大话、套话是张謇演讲一以贯之坚持的原则。

二、深入浅出,就近取喻

本文的一大特色是旁征博引。谈到教育要适合本地的需要,张謇连用了两个比喻:建筑一间房屋,取柱子的材料,大小一定要适合;家庭里面雇一个乳母须选择稍受过教育的才行。取材于身边常见事物,形象贴切。谈到做事要有尺寸,张謇针对有人提出“美国八分钟就能出一部汽车”,顺势把教育和生产汽车作类比,阐明只有尺寸准,才能做到又快又好的道理。观众既能理解其理,又分外觉得生动。

三、知识渊博,融贯中西

演说只有区区1300字左右,却涉及教育、工业、算术、经济、美学、建筑等多门学科。引用《尚书·旅獒》“为山九仞,功亏一篑”,显示了演说者深厚的古典文学修养;谈到山水,指出中国唐宋时候最讲究“天然”,而欧美注意“整齐洁净”,显示了演讲者的艺术学识;谈到教育,指出“英国教育最严格,美国最活动”,“法国和美国比较奢侈些,英国最为严整”,可见演讲者对西方国家的教育情况了如指掌,如数家珍。纵览通篇演说,真可谓博古通今,融贯中西,也让听众开阔了眼界,获得了新知。

四、注重互动,贴近受众

张謇的这篇演说,绝不是照本宣科,率直即兴发挥占有相当的比例。全文出现第一人称“我”有4处,“我们”1处,“鄙人”1处,运用第二人称“你”3处,“你们”5处,演说者没有脱离听众泛泛而谈,目中无人,而是与听众直接交流,拉近与听众的距离。同时多处运用设问、反问,如:“试把三国的教育方法,移到中国来,……哪里可以呢?”“你看世界上的山水有同的吗?人有同的吗?”“但这里面的标准,究竟怎样呢?”…… 增强了语言的感染力和说服力。

五、亲切平和,严谨中肯。

我们民族的语言传统,强调乐而不淫,哀而不伤。张謇深受中国传统文化影响,他的演说,不以激情澎湃取胜,而以严谨中肯见长。“这种理解,你们总要彻底明白才好。”“还请你们细细的想想。”……措辞极有分寸,处处以亲切、平和的态度循循善诱,毫无“名人”的傲人气象。在润物细无声中,对听众提出希望,使听众体会到时代的使命感。

由于没有音像资料,我们无法重温张謇作这段演说时台上台下的场景,但可以想象,张謇的一口吴侬软语,虽然不是洪钟大吕,字正腔圆,却也韵律悠扬,余音绕梁,听众一定屏息凝神,不时露出会心的微笑,留下难忘的印象。

马克思说,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张謇演说才能的形成,一方面源于他广博的知识和深邃的思想;而另一方面,则源于他对口语表达的重视和长期大量的实践历练。张謇的演说艺术,在当今仍有学习借鉴的价值。

(作者单位:海门市张謇研究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