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读有关张謇文章的几点思考 \许锦平93
来源:海门市张謇研究会网址:http://zhangjianyanjiu.com 研读有关张謇文章的几点思考 □ 许锦平 本人加入张謇研究会已有几年,除了2019年在《张謇研究》上刊登了一篇浅显的感想外,几乎没有什么研究进展。看到许多会员对张謇进行了深入研究,发表了较多颇有见地的文章,羡慕至极,内心深感不安。如何看懂张謇,怎样做深入的研究,这样的烦恼总萦绕在脑海。前几年,生活中的琐事繁多,当然也存在懒惰心理,一直没把精力放在研究张謇这件事上。近一段时间,生活中的琐事少了,研究张謇的心思得以一定的回归。利用休闲时间看了几篇有关张謇的文章,自我觉得研究张謇较以前似乎多了一点兴趣和感觉。在研读有关张謇文章的过程中,我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不知是否科学有效,希望得到各位同仁的指教。 一、理清几条线索 张謇一生经历相当丰富,做的事涉及众多领域,接触的人来自于各个阶层,活动轨迹相当广阔,写的诗突显时代背景,富含人生感慨。记牢并理解张謇所做之事、所说之言、所写之诗确非易事。如何解决这一难题,我理出了几条线索,给阅读带来了一定的帮助。 一、中国近代以来的相继皇帝:道光(1782年—1850年)、咸丰(1851年—1861年)、同治(1862年—1874年)、光绪(1875年—1908年)、宣统(1909年—1912年)。 二、中国自1840年至张謇去世时间段内的社会大事:1840年—1842年的鸦片战争;1842年的中英《南京条约》签订;1851年太平天国运动;1856年—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1858年《瑷珲条约》《天津条约》的签订;1860年《北京条约》的签订;19世纪60到90年代的洋务运动;1883年—1885年的中法战争;1894年—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签订;1898年戊戌变法;1900年义和团运动和八国联军入侵中国;1901年《辛丑条约》签订;1905年中国同盟会成立;1911年黄花岗起义、保路运动、武昌起义;1912年中华民国建立;1913年二次革命;1915年新文化运动、护国运动;1916年袁世凯恢复帝制失败;1919年五四运动;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925年五卅惨案;1926年国民革命军出师北伐。 三、张謇的人生简历:1856年(咸丰六年)学《千字文》;1868年—1879年五次赴江宁考试,期间发生了冒籍事件;1874年投奔孙云锦;1876年为吴长庆的随军幕僚,1882年赴朝鲜处置“壬午兵变”,为吴长庆起草《条陈朝鲜事宜疏》,撰写《壬午东征事略》、《朝鲜善后六策》;1887年随孙云锦赴开封府协助治河救灾,拟定《疏塞大纲》;1888年后主持多所书院;1894年高中状元,不久因父丧循例回籍守制;1895年举办通海团练,加入康有为的上海强学会;创办大生纱厂,1899年建成投产;1901年拟定《变法平议》;1903年东渡日本考察;1904年起草《拟清立宪奏稿》;1906年成立预备立宪公会,任副会长;1907年联络组织立宪党人上京请愿;1909年任江苏咨议局议长;1911年任中央教育会长,江苏议会临时议会长,江苏两淮盐政总理;1912年任南京政府实业总长;1913年任北洋政府农商总长兼全国水利局总裁;1918年发起组织“和平期成会”;1925年大生纱厂经营困难。 这三条线索清晰以后,在研读有关张謇文章时,就能很好地把某一事件放置在历史的时空中,更清楚地理顺事情的来龙去脉,更全面地掌握事件的事实真相,更透彻地揣测张謇的内心思想。 二、合理分类摘录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读书必须动笔,这是无数读书人的共同体会,搞张謇研究也必须做到这一点。本人阅读文章时,加以分类摘录。 (一)张謇的重要事迹 学习研究张謇,就是学习其可贵的精神。如何有效把握,研读文章时,我把张謇的事迹进行归类,再作相应的摘录。具体分为:与时俱进;事必躬亲;勤俭品质;坚强意志;开拓创新;人生抉择;遗憾之事;与日本的恩怨情仇;维护主权;师夷长技等等。这些归类,有对原文进行复制粘贴,有对整个事件概括描述。比如创新方面:在滩涂开放中,张謇敢于更新观念,借鉴日本海涂垦牧中的科学做法,总结探索实践经验,在沿海筑起坚固的大堤,并把田亩分为若干大区,环以大河。再在大河之中依其面积大小划成若干井字或十字形的匡河,匡河内再分若干部分。 (二)作者的新颖观点 陈炜在《张謇与蔡元培的教育思想之比较》中就“对待中国传统文化的主张”、“教育大纲方针的差异”、“国民教育还是公民教育”、“教育发展方略的不同”、“学与术的区别”五大方面对张謇和蔡元培的办学思想进行了比较,张謇重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子民文化”,注重普及教育,力图夯实教育基础,主张从初小办到大学。而蔡元培更多的兴趣在高等教育上,他在《我在教育界的经验》中说道:“没有大学,中学师资哪里来,没有好中学,小学师资哪里来?所以我们第一步当先把大学整顿。”观点有一定的新颖性,可作适当摘录。 (三)未知的某些细节 例如,张謇创办了江浙渔业公司,把“福海”轮作为“保护官轮”,并为此制定了办事简章及一系列规定。再三强调官轮在为渔民提供保护后,“定章不许丝毫受谢收礼”,甚至连“食鱼”也不准索取,并辅以严肃的监督措施与奖励措施相结合。提出“清廉办事”和“廉政执法”,以制度为保障,丰富了中国近代史上提倡“廉政”,实施并推行“廉政”的内涵。 三、疑处即时思考 带着思考阅读是研究学问所必须的。即时思考,并把所思及时写下来,研究才能深入,才有进步。本人阅读时,对以下四方面进行了思考。 (一)文章所运用事例是否符合事情本真,前因后果是否失实 举一例:1903年张謇考察日本回国后,修建了曹顶祠堂,还在埋葬倭寇的坟上加筑了亭,《走进张謇》中说是“锦观亭”,而在《我踏金鳌海上来》中写的是“京观亭”。到底哪个是正确的,待查阅确定。 再如,张謇高中状元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查阅电脑,有一篇文章是这样叙述的。翁同龢深知张謇满腹文才,便向慈禧太后建议:往年是选第一名进士为状元,今年就以六十名进士为状元,以示老佛爷的六十寿诞之庆。慈禧太后一听,认为不妥,但她并没有当场就否定翁同龢的建议。翁同龢持续推进此事。他先让这六十名进士向慈禧太后进献寿联,并将这六十副寿联布置在庆贺慈禧太后六十大寿会场上,然后恭请慈禧太后前来观赏这些寿联。这一天,慈禧太后在光绪皇帝和百官陪同下前去观赏新科进士所写的寿联。慈禧太后从头看起,当看到第六十幅寿联时,眼睛突然一亮:好!这是谁写的?不但字写得好,内容也好! 上联:太后寿诞六十花甲轮流转返老还童千千岁; 下联:佛祖治国二圣临朝天地顺大清江山万万年。 慈禧心想,六十花甲轮流转,让我六十岁之后从头活起,又把佛祖、二圣用得恰到好处。不是有人反对我垂帘听政吗?此联说我垂帘听政应天顺人,惟其如此,才使大清江山万万年呢!慈禧太后连声说好,最后脱口说了句:这拟联之人确有状元之才啊!翁同龢便指着跟在后边的张謇介绍说,这副寿联是新科进士张謇所拟的。 翁同龢又向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介绍说:新科进士张謇,乃江南名士,且孝子也。此时,慈禧太后也顾不上什么祖制,什么朝廷规制,便点了张謇为这一次的恩科状元。就这样,张謇就以六十名进士之身被慈禧太后钦点成头名状元。 社会上许多百姓都是这样认为的。而章开沅所编的《张謇传》里根本没这样记载。那就要查明这副对联的来历,弄清真相。 (二)对事件所涉及人物思想的猜测是否与该人当时的本来想法相当 如:张謇在处理完“壬午兵变”回国后,声明“南不拜张,北不投李”,坚决拒绝当时朝廷两大人物的盛情邀请。张謇高中状元后的辞官,是否与那时张謇的内心想法相符,是否存在值得补充的其它要点。 (三)对张謇的评判是否恰当 有人认为张謇是一个失败的实业家,失败原因之一是他铺的摊子太大。此处本人觉得可作进一步思考,张謇为何把摊子铺得那么大,其实是有其无奈的原因的。无奈源于爱国爱民。1918年1月,上海金融界拟在通设立银行堆栈,为了金融不被外国金融家所掌控,张謇认为“通海一年中五千余万元之贸易额,而金融牛耳执之他人之手”,形势逼人,应当“急谋自立”,于是从大生纱厂提资组织淮海实业银行,其中一厂拨入65万元,二厂拨入5万元。1919年,张謇在南通天生港创办了通燧火柴公司,从此结束了“洋火”一统天下的历史,为中国的民族工业争得了一席之地。 (四)联想当今社会现象,对他人给予张謇的评价进行适当修正和补充 2012年,针对日本购买钓鱼岛,我国许多城市的人们游行示威声讨日本,在其过程中,出现了一些过激行为。有人建议我国人民坚决抵制日货。2020年一场新冠肺炎世界性大流行,中国在取得阶段性胜利后,帮助外国一起抗疫,竟遭到国外某些政治家及反华人士无耻的诋毁,又有人要求我国断绝与他国的往来。那么如何做一个理性的爱国者,答案不难从张謇身上得出。世人都知张謇是一个爱国者,本人觉得他更是一位理性爱国者。张謇最可贵的是理性爱国。中日“甲午战争”失败以后,张謇不抱怨、不激进、不消极、不悲观,踏踏实实,一步一步做去,取得了实实在在的成效。总结张謇一生,他的切实爱国行为,无疑给我们提供了示范:合理方式表达爱国情感、针锋相对采取必要措施、撸起袖子实干兴邦强国、遭受委屈坚持爱国立场、爱憎分明借鉴国外之长,忠贞不渝坚定一生爱国。 (作者单位:本会)
文章分类:
会员之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