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鲜“壬午兵变”的来龙去脉/施耀平588
来源:海门市张謇研究会网址:http://zhangjianyanjiu.org 朝鲜“壬午兵变”的来龙去脉 ——《朝鲜善后六策》的历史背景 □ 施耀平 1882年,张謇在朝鲜“壬午兵变”后写了著名的《朝鲜善后六策》。本文对《朝鲜善后六策》的历史背景和朝鲜“壬午兵变”的来龙去脉做些探讨。 1392年,李成桂推翻高丽王朝,创立朝鲜王朝。李氏王朝最初将国号“朝鲜”、“和宁”等上奏明太祖朱元璋(明朝建立于1368年),朱元璋选取新国号“朝鲜”。朝鲜王朝遂确立了对明朝事大的基本国策,保持着十分亲密的藩属关系。 朝鲜中期曾发生过“壬辰倭乱”。1592—1597年,日本的丰臣秀吉蓄谋以朝鲜为跳板攻打中国明朝,明朝派大将邓子龙率军赴朝,与朝鲜一道击退了日军。事后朝鲜与日本断交,直到1609年才恢复外交关系。 1618年努尔哈赤率女真军攻打明朝,朝鲜助明朝打女真。1627年,女真部队入侵朝鲜,史称“丁卯之乱”,双方最后议和,订立“兄弟国的盟约”。女真军一退,朝鲜依旧和明朝保持关系,导致1636年皇太极攻打朝鲜,迫使朝鲜成为清的藩属国,史称“丙子胡乱”。 1863年,朝鲜高宗即位(时为中国同治二年,张謇11岁),其生父李罡应以大院君名义摄政,削弱外戚势力,王权得以巩固。 1866年,因朝鲜排斥洋教,法国攻打朝鲜,史称“丙寅洋扰”。 1868年,美国商船“舍门将军号”靠岸平壤,与朝鲜居民发生冲突,史称“辛未洋扰”。列强屡屡侵朝,看中的是朝鲜在东北亚重要的战略位置。 1873年大院君李罡应引退,高宗实权被王后闵妃掌握,朝中之官多为闵妃亲属。 1876年日本靠洋枪洋炮攻打朝鲜,迫使朝鲜与之签订“江华岛条约”,取得领事裁判权等特权。 1879年,日本向琉球进攻。琉球国王向清廷求救,清廷无力救助自己的藩属国,琉球遂为日本所灭,即现在的日本冲绳县。 引退后的大院君李罡应为与闵妃争权,1882年(时张謇30岁,任吴长庆幕)谋划壬午军乱,利用和策动“禁卒内乱,攻夺王宫,戕其大臣及日之使其国者”。日本驻朝鲜大使花房义质逃回日本,奏请天皇派日军入朝。日军兵临城下,提出惩凶、赔款并逼朝鲜签订驻军、租界、开放口岸等不平等条约。朝鲜国王请求清政府出兵援助,事态扩大为中日之间的冲突。吴长庆受直隶总督张树声派遣,率军赴朝,张謇随军,被吴长庆任命为赞画前敌军务(相当于现代的前线参谋长),一切行军路线、作战方案等军事行动皆由张謇谋划,呈吴长庆拍板后执行。张謇在赴朝行军途中,一路上夙兴夜寐,筹划军务。进入朝鲜,安排部队驻扎,又常与士兵同宿潮湿之地,日后落下寒湿病根。军务繁杂,张謇熬得两眼通红,实在忙不过来,就向吴长庆举荐袁世凯为前敌营务帮办(即前线后勤副部长),袁世凯读书不行,办事却很干练,深得吴长庆赏识。 七月十三日,吴长庆采纳张謇之计,于汉城外军营內利用李罡应回访之机,诱捕之,并立即押上开赴天津的兵船。后来将其在保定幽禁了三年,张謇的意思,这样做,一是去了乱根,二是为国王全了父子情义。 张謇日记载吴长庆与朝鲜左承旨严世荣笔谈,称复书于国王,“弟等奉命而来,一为贵国正名,二为贵国讨乱。名不正则祸靡有已;乱不讨则日人籍复仇为要挟之计,呶呶不休……”吴长庆把李罡应抓到中国保护起来,为国王正名,清除内乱,恢复王权。接着进一步发兵,剿灭叛军。张謇向吴长庆和朝鲜国王进言:只杀几名首乱者,余皆宽大释放。一场兵变很快平息,中国军队把闵妃迎回王宫,朝鲜政局得以平定。 据笔者研究,吴长庆的“正名、讨乱”是执行清廷的意旨。清廷在外交上历来倚重李鸿章,李鸿章对外一贯奉行“避战求和”的政策,因此指令张树声、吴长庆去除乱根李罡应,为朝鲜高宗正国王之名,即恢复国王的执政权,以杜绝日本人“籍复仇为要挟之计,呶呶不休”的纠缠。其实日人侵朝野心甚大,它首要的是削夺中国对朝鲜的宗主国权利。清廷对壬午兵变处置方针无异于剪镞疗伤,以肉饲虎。张謇作为幕僚只能根据朝命,制订军事行动方案。但是他看到了日本侵略是朝鲜动乱的幕后推手,他认为要抵制日本的侵略、干涉,朝鲜必须走富国强兵之路。 回国后,张謇仍牵挂朝鲜局势,连夜带病写出《朝鲜善后六策》,其中心思想是建议朝鲜改革政治,走富国强兵之路,军事上练兵筹饷,布防设关,以积极防御应对日本的侵略扩张,御日寇于国门之外。 《朝鲜善后六策》切中朝鲜时弊,赢得朝鲜上下极高评价,国王李熙赐张謇三品朝服,欲聘为宾师。《六策》上陈清廷,被丁忧回任的李鸿章斥为“多事”,因为不合他的战略意图。以致后来朝鲜派人来再次邀请张謇赴朝任宾师,张謇道“余窃料鬼域太多”,对《六策》是否可行持悲观态度。他婉辞道:“《六策》如行,虽为朝鲜宾师可也,不然,去何益。” 当年的中国政府对日本的侵略野心认识不足,李鸿章对外畏战求和的软弱主张在朝廷占上风。结果吴长庆被李鸿章召回国,袁世凯带兵继续留在朝鲜,日本以清朝驻兵朝鲜为由,也强行取得驻兵朝鲜的权利,在对朝鲜宗主国权益上与中国平分秋色,朝鲜半岛的危机进一步加深。由此张謇对李鸿章的软弱误国开始有了深切的感受。 1884年,朝鲜开化党首领金玉均发动甲申政变,拟将闵妃党一网打尽。袁世凯率军平乱,闵妃重新掌权。日本在这次动乱中取得在朝鲜首都汉城增加驻军和修筑营房的特权,为甲午战争埋下伏笔。 1894年朝鲜发生东学党起义,提出:辅国安民、斥倭灭洋、尽灭权贵。朝鲜国王向清廷告急。清派出3000军赴朝,与起义军达成停火。日本却派出8000人,占领王宫,并进攻中国海陆军。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中国战败,于1895年4月17日签订屈辱的《马关条约》。其时李罡应早已回到朝鲜,日本人把他挟持到王宫,成立亲日政府,大院君派得势。因清朝战败,闵妃失势后,推行亲俄路线,试图借俄重建势力,日本人残忍地杀害了闵妃,迫高宗下断发令,强迫朝鲜人民改变习俗,导致民怨沸腾。1896年,国王逃至俄国驻朝公使馆躲了一年。日本就成了朝鲜保护国,伊藤博文任朝鲜统监。1897年高宗在朝鲜独立的呼声中宣布成立大韩帝国。1910年,《日韩合并条约》签订,朝鲜遂为日本所灭。 (作者单位:海门市张謇研究会)
文章分类:
佚文初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