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门张謇研究会
收藏本站
设为首页 | 收藏本站
 

张謇七十寿诞及贺寿辞/秦  凯

389
作者:秦  凯来源:海门市张謇研究会网址:http://zhangjianyanjiu.org

张謇七十寿诞及贺寿辞

1922年即民国十一年五月二十五日是张謇先生70寿诞,我祖父秦冠生时年仅19岁,尚无功名爵位,没有参加寿宴的资格。鉴于我家祖上与张謇世交,尤其是高祖烟助公(秦驾鳌)、扶九公(秦兆鹏)在张謇日记中常被提及,曾祖秦雨人与张謇也时有书信往来(见《张謇全集书信卷》)。故祖父有幸被列名前往南通参加寿宴,在招待员沈伯陶的安排下和海门籍的绅商学界知名人士一起下榻有斐旅馆。

当时的南通在张謇先生的苦心经营下,已从一个默默无闻的小城跃升为“全国模范县”。张謇先生以雄厚的实业作为后盾,反哺社会,开创了中国诸多的第一。如最早的博物馆、最早的公共图书馆、中国第一所师范学校、女红传习所、伶工学社、更俗剧场等等。张謇先生“父教育母实业”的理念,在他坚持不懈的努力下已在南通大放光彩。

正如他的学生刘伟在寿辞中所言:“江汜海繻,道焉齐焉,跻为乐园,无寸旷之土,无失耕之农。士兴于学,工奋于艺,商有所感,以兢于业,鳏寡孤独废疾有所教,有所养,以食其力。”由此可见当时南通不仅走在全国前列,也犹如孙中山先生所追求的大同世界一般。难怪当时的英文版世界名人传记集《现代之胜利者》一书中,这样描述南通:“美国的妓女,欧洲的醉汉,中国的乞丐,这些街头熟悉的身影和其他令人不快的事情,这些在南通州都是没有的,这里的工厂,修理所,公路建设项目有效地吸引了所有的劳动力,而余下的老弱病残者,都给张謇帮助设立的慈善机构很好地照顾起来了。”足见张謇以其非凡的洞察力,顽强的毅力,实现了文化和社会各方面的和谐发展。不仅造福了家乡人民,也让洋人叹为观止。把他誉为“南通之父”确亦实至名归。值此张謇七十寿诞之际。通城更是处处洋溢着吉祥喜庆的浓浓气息,祖父有幸亲历了这一切。

祖父因不属绅商学界名流之列,来去比较自由,在曾祖秦雨人的安排下由一姓黄的公安局长带至四处观光游玩。只见长桥至更俗剧场沿途张灯结彩、花坛相拥,东西南北四个公园里亦是百花争妍、万盏明灯齐放。豪南路和桃坞路上是人头攒动,贺寿的人络绎不绝。

此次的贺寿行,不仅让祖父大饱眼福,目睹了有着全国模范县之称的繁华南通吉庆时的空前盛况,也见到了许多前来贺寿的社会名流诸如:段祺瑞派来贺寿的代表徐树铮,孙传芳派来贺寿的代表罗少将……除了观赏京剧大师梅兰芳的精彩表演《蘑菇献寿》外,还切身感受了张謇先生尊老敬老爱老为老人办实事的人文情怀。

建于1920年的南公园内的千龄观,此时更是热闹非凡。张謇先生在七十正寿之日在此设宴,特宴了南通地区数十位高龄老人来此相会共庆共欢。用张謇自己的话说:“敬老是吾济之事。”“与其一人一日无谓之糜费,不如使吾县境之内孤穷之老人得安其一日之生,同享厚地高天之乐也。”可见张謇先生的伟大胸怀,他不仅竭力倡导着老有所养的大同社会,也身体力行地倡导着健康长寿的和谐社会。

能参加张謇先生七十寿诞一直是祖父生前引以为豪的事,为此祖父除了时常津津乐道地提及此事外,还精心保存着当年海门县绅商学界一百五十多位知名人士恭赠张謇先生七十岁寿屏的人名录,以及刘伟撰文、黄祖谦书写的贺寿辞。现谨将这些呈予广大读者朋友共赏,以便大家能更真切地感受张謇先生的伟大之处,他不愧是南通人永远的骄傲。


附:贺辞及绅商学界知名人士人名: